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未成年人网吧开户行为受到严惩
释义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实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应设置禁入标志,经营者要求身份证件。违反规定的场所将受到主管部门的责令改正和行政处罚。
    法律分析
    1、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复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制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3、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违规进入网吧引发社会关注
    未成年人违规进入网吧引发社会关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吧的兴起,未成年人在网吧内违规活动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些未成年人未能充分认识到网吧环境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可能面临着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视力问题、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业、与陌生人接触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等。因此,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违规进入网吧的行为高度关注,并呼吁相关部门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来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未成年人违规进入网吧的现象,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结语
    落实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不适宜的场所,并要求经营者设置禁入标志,确保未成年人的安全。对违规进入的场所,主管部门应责令改正,并给予行政处罚。近年来,未成年人违规进入网吧等问题日益严重,需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控告。国家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接到涉及未成年人的检举、控告或者报告,应当依法及时受理、处置,并以适当方式将处理结果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