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间接的杀人算犯罪吗 |
释义 | 间接的杀人算犯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一、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有什么区别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 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要查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如果应当预见,但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没有预见,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 如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而引起死亡的,就是刑法上的意外事件,行为人对此不应负刑事责任。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判刑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为:情节较轻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一般情节下,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标准为:行为人主观上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他人死亡事实的行为,及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根据我国刑法,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后,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满十六周岁以上的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在犯故意杀人、放火、抢劫等八种严重暴力行为时,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过失致人死亡罪不在严重暴力犯罪范围内,因此,此罪的最低年龄限度在十六周岁以上,即满十六周岁以上的行为人犯罪,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三、过失杀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有哪些 过失杀人的概念为:过失杀人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构成要件为: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人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 3、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