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聋哑人或盲人犯罪应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
释义 | 盲人或聋哑人犯罪需负刑事责任,但可根据具体情况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尽管他们有生理残疾,但精神或智力健全,且受过教育。由于生理障碍可能影响对事物的理解和是非判断,对处罚可比正常人轻。根据犯罪情节、危害结果和个体生理缺陷等具体情况决定处罚轻重,《刑法》规定“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注意,这并非“应当”,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法律分析 聋哑人或盲人犯罪如何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要负刑事责任的,但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又聋又哑或者盲人虽然生理上出现残疾,但其精神或智力是健全的,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根据他们的经济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有的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不会因为身体的残疾而完全丧失辨认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与正常人一样负刑事责任。但是,考虑到盲人或者聋哑人毕竟有生理缺陷,其中许多人因生理上的障碍不仅会使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也会给他们接受教育带来不便,影响对事物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因此,对他们的处罚可以轻于正常人。但由于具有上述生理缺陷的人实施犯罪的情节,造成危害结果的严重程度,以及行为人具有的生理缺陷等具体情况不同,处罚的轻重程度也应不同,因此,《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刑法》规定“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不是“应当”,即必须根据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和其他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结语 盲人或聋哑人犯罪时,虽然其身体存在残疾,但精神或智力通常是健全的。在现代科技发达的背景下,他们可能接受教育且具备辨认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盲人或聋哑人应与正常人一样承担刑事责任。然而,考虑到他们的生理缺陷,他们在生活和教育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影响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根据具体情况,对他们的处罚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刑法》第19条规定了这一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是否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应根据犯罪行为和其他具体情况来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罪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三百零二条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六条 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