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开庭前原告和被告私下签了和解协议,但原告还没撤诉,被告怎么办 |
释义 | 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原告可申请撤诉。调解成功需双方一致同意,可在一审或二审阶段进行。调解协议生效后,可申请司法确认并强制执行。法院可出具调解书,具备法律效力。撤诉需满足条件:自愿、书面或口头提出、在宣判前提出。法院可决定是否准许撤诉,有违法行为需处理则不准撤诉。调解书经双方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原告申请撤诉需法院裁定,拒不到庭可缺席判决。 法律分析 可以申请撤诉,如当事人双方经法院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双方签收后就具有法律效力,原告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处理。一、原告不协商怎么办原告不协商去法院判决处理。可以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取决于原、被告双方的一致同意,只要在判决前,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调解的要求进而达成一致的调解。如果任何一方出现不同意调解的情况就不能达成调解。当然,如果在一审中没能达成调解,一方上诉后,在二审阶段仍可进行调解。但是因为有了一审的判决基础,作为胜诉的一方,在二审阶段时就不太容易同意调解。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法院怎么才能把和解协议谈好?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法院告知原告撤回起诉,原告撤诉后法院按撤诉案件依照法定程序正常结案。如果当事人在法院工作人员的调解下达成调解协议,可以依据意愿申请法院出具调解书,调解书上加盖公章,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法院会依据调解书按调解案件结案。三、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撤诉?撤诉在一审和二审中都可以发生。原告可以申请撤诉,但是原告申请撤诉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1)申请撤诉必须出于原告自愿,任何人都不得强迫他人撤诉; (2)申请撤诉要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 (3)撤诉必须在法院宣告判决前提出; (4)允许撤诉与否由人民法院决定。一般来说,对于合法自愿的撤诉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但是对于当事人有违法行为需要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撤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第一百四十五条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结语 撤诉是一种法律手段,当事人在法庭调解达成协议后,可以向法院申请撤诉。撤诉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如自愿、书面提出等。法院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准许撤诉。调解书是调解达成后由法院制作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在宣判前申请撤诉的,法院会做出相应裁定。撤诉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旨在实现当事人的和解愿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 (二)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 (三)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 (四)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十八条 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前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七十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