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关于举证期的起算日期
释义
    被告收到法院传票后,举证期限开始计算,且有两种情况:
    1.如果举证期间最后一天是节假日,期限顺延到节假日后的第一天结束;
    2.如果节假日在期间开始或中间,节假日也计入举证期间。
    法院应在审理前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至少15天,第二审至少10天。超过法定期限视为放弃举证。举证期满后,当事人可申请补正证据或提供反驳证据,法院可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
    法律分析
    举证期限15天起算点是从被告收到法院传票的那一天开始计算。
    1、举证期限15天是从被告收到法院传票的那一天开始计算,具体有以下两种:
    #160;#160;#160;#160;#160;#160;
    (1)举证期间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举证期间顺延节假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日;
    #160;#160;#160;#160;#160;#160;
    (2)如果节假日不是最后一日,而是在期间开始或期间的中间,则均应计算在期间内。
    #160;#160;#160;#160;#160;#160;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超过法定举证期的,将视为主动放弃举证。
    #160;#160;#160;#160;#160;#160;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
    拓展延伸
    举证期的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
    举证期的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是指在法律诉讼过程中,确定举证期的起始日期和计算方式的规定,以及适用于哪些具体情形。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举证期的起算日期通常是以诉讼文书的送达日期为准,也可以根据特定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在刑事案件中,举证期一般是指公诉机关提出起诉之日起10日内。而在民事案件中,举证期的计算方法则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有所不同,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举证期为30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特殊情况下,法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举证期进行适当延长或缩短。因此,了解举证期的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对于当事人在诉讼中合理安排时间、准备充分证据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根据以上规定,举证期限的计算方法是以被告收到法院传票的那一天为起算点,持续15天。在计算期间时,如果最后一天是节假日,则举证期限顺延至节假后的第一天;如果节假日在期间的开始或中间,也应计算在期间内。法院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应确定举证期限,一审案件不得少于15天,二审案件不得少于10天。超过法定举证期限的,将被视为放弃举证。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可以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补正证据瑕疵,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了解举证期的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对于当事人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准备证据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160;#160;#160;#160;#160;#160;第六十八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160;#160;#160;#160;#160;#160;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2: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