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针对未成年人的刑罚制度 |
释义 | 未成年人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一般情况下从轻处罚。已满16周岁的人负完全刑事责任,14-16周岁的人只有在严重犯罪情况下负刑事责任,12-14周岁的人犯重大罪行经核准追诉后负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般都是从轻处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称不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3、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处遇及刑罚执行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处遇及刑罚执行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面对未成年人犯罪时,社会和司法系统通常采取特殊的处遇方式,以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心智发展以及未来的改造和重返社会的可能性。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执行也与成年人有所不同。法律倾向于强调教育、改造和社会重新融入,而非严厉的惩罚。这包括提供教育机会、心理辅导、职业培训和社区服务等,以帮助未成年罪犯重建自我并避免再次犯罪。 然而,这个问题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一些人认为,对未成年人犯罪应采取更严厉的惩罚,以起到警示和威慑作用。而另一些人则主张更加关注未成年罪犯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和心理健康,以找到更有效的预防和改造措施。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处遇及刑罚执行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问题。我们需要寻求平衡,既保护社会安全,又关注未成年罪犯的改造和未来发展,以期实现社会的公正和人道。 结语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处遇及刑罚执行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法律规定了不同年龄段的刑事责任,倾向于教育、改造和社会融入。然而,这一问题引发了争议。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寻求平衡,既保护社会安全,又关注未成年罪犯的改造和未来发展,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人道。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八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