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三种不批准逮捕的情形是什么? |
释义 | 不予批准逮捕的情形主要有三种:一是没有犯罪事实或不构成犯罪的,如不可抗力行为、未满十四周岁等;二是缺乏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的,如证据不构成犯罪、仅有嫌疑人供述等;三是虽有犯罪但无逮捕必要的,如预备犯、初犯等。 法律分析 不予批准逮捕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情形主要是指没有犯罪事实或者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依法不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的不逮捕,包括: 1、不可抗力行为造成损失; 2、行为人不满十四周岁; 3、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4、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 5、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第二种情形是指对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不逮捕,包括: 1、证据所证明的事实不构成犯罪的; 2、仅有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而无其他证据印证的; 3、证明有无犯罪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重大矛盾且难以排除的等9种情形。 第三种情形是指虽然有犯罪但是没有逮捕必要的,包括: 1、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 2、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偶犯等七种情形。 拓展延伸 不批准逮捕的情形及其法律依据 不批准逮捕是指在一定情况下,法院或相关法律机构不同意对某人进行逮捕。根据法律规定,存在三种情形可以导致不批准逮捕。首先,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被逮捕人犯罪,法院可能会拒绝逮捕申请。其次,如果逮捕违反了被逮捕人的合法权益,例如违反了逮捕的程序规定或侵犯了人权,法院可能会否决逮捕。最后,如果逮捕不符合法定的逮捕条件,例如超过逮捕的时效或逮捕事由不明确,法院也会不予批准逮捕。这些情形在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 结语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予批准逮捕的情形主要包括:没有犯罪事实或行为不构成犯罪;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逮捕违反了被逮捕人的合法权益;逮捕不符合法定的逮捕条件。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作为律师编辑,我们应当遵循法律原则,确保逮捕程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公正正义的实现贡献力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