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话费欺诈应该赔偿多少
释义
    诈骗罪量刑参考标准:不足4000元罚金刑,4000-5000元管制刑,5000元拘役三个月,1万元有期徒刑六个月,增加金额增加刑期。有特殊情形的,刑罚升格。诈骗4万元有期徒刑三年,增加金额增加刑期。重处情形可增加10%刑罚,包括首要分子、惯犯、诈骗急需物资、挥霍财物等。被告人有前科或诈骗10次以上的也将受到重罚。
    法律分析
    诈骗罪量刑参考标准【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二)有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拟处拘役刑的,升格为有期徒刑拟处管制、罚金刑的,升格为拘役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诈骗4万元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诈骗20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4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重处情形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处10%:
    (一)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二)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三)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四)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等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六)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七)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被告人曾因犯罪被判刑或因诈骗被行政处罚的
    (九)诈骗作案10次以上的。
    结语
    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根据不同金额和情节进行划分。对于不足4000元的诈骗,可处以罚金刑或管制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可处以管制刑;5000元的可处以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可处以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如果涉及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拟处拘役刑的将升格为有期徒刑,拟处管制刑或罚金刑的将升格为拘役刑。涉及10%重处情形的,将加重刑罚。这些标准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对于重复犯罪或情节严重的诈骗行为将予以严惩。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一百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五条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条 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提起公诉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不起诉;在一审判决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曾因信用卡诈骗受过两次以上处罚的除外。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22 18: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