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老龄化问题:法律规定的老年人赡养制度 |
释义 | 老年人赡养制度的法律规定及赡养年龄判断: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根据《民法典》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子女或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权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成年子女缺乏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成年子女支付赡养费。赡养年龄没有统一规定,应根据实际情况判定,当子女成年且有经济收入,父母缺乏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时,子女应开始赡养父母。 法律分析 一、老年人赡养制度法律规定 1、老年人赡养制度具有如下的法律规定规定:一般来说,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的意思是指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长辈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的帮助。 2、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2)《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二、多大年龄的老人需要赡养 老人不是以年龄判断是否要赡养,而是在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时候要赡养。老人达到多少岁要赡养法律并没有统一规定,具体应当根据父母和子女双方的实际情况判定,如果子女已经成年且有经济收入,而父母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时候,子女应当开始赡养父母。 拓展延伸 老龄化问题下的养老保障制度:法律规定与实际落实 老龄化问题下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我国,法律规定了老年人赡养制度,旨在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尊严。根据相关法律,子女有义务赡养年迈的父母,并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医疗支持。然而,实际落实情况存在一定挑战。一方面,随着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独居或空巢状态,赡养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另一方面,一些子女由于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赡养义务,导致老年人的生活困境。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支持和政府的介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并促进全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共同关注和应对。 结语 养老保障制度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子女有义务赡养年迈的父母,并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医疗支持。然而,实际执行中存在挑战,如独居老人和赡养困难等。因此,需要加强社会支持和政府介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并共同应对老龄化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三条 老年人与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由兄、姐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