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青年人逃避刑事处罚的合法年龄限制
释义
    未满十四周岁的犯罪分子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特别残忍致人重伤,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应负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免予刑事处罚的年龄是犯罪分子未满十二周岁。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法定的八种罪名,应当负刑事责任。免予刑事处罚的年龄的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责任年龄及其社会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责任年龄是指在法律上规定的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责任年龄存在差异,这是基于对未成年人认知、心理发展以及社会责任的理解。法定责任年龄的设定旨在平衡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双重目标。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责任年龄的设定,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考量。其中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及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的需求。通过设定法定责任年龄,旨在确保未成年人在其心理和认知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矫正和改造,以期更好地融入社会。
    然而,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责任年龄及其社会影响也存在一些争议。一方面,有人认为应该降低法定责任年龄,以便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改过自新。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应该提高法定责任年龄,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无论如何,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责任年龄及其社会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在法律、教育、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施策。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定和实施,才能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结语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免予刑事处罚的年龄是犯罪分子未满十二周岁。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法定的八种罪名,应当负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责任年龄是基于对未成年人认知、心理发展和社会责任的理解,旨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对于这一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争议,需要在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施策,以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八节 时效 第八十八条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四章 监察权限 第三十一条 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主动认罪认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察机关经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一)自动投案,真诚悔罪悔过的;
    (二)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如实供述监察机关还未掌握的违法犯罪行为的;
    (三)积极退赃,减少损失的;
    (四)具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等情形的。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章 立案、撤案 第三节 撤 案 第一百八十八条 犯罪嫌疑人自愿如实供述涉嫌犯罪的事实,有重大立功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需要撤销案件的,应当层报公安部,由公安部商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撤销案件。报请撤销案件的公安机关应当同时将相关情况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根据前款规定撤销案件的,应当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作出处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3: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