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被告人道歉并不一定会影响民事赔偿判决,因为道歉并不等同于赔偿。但是,被告人道歉可以作为证据,证明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助于减轻其责任或减少赔偿金额。 法律依据: 1.《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因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赔偿范围: (一)因受害人损失所需支出的合理费用; (二)因受害人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加重劳动所受的痛苦、精神损害赔偿金; (三)因受害人不能从事原有职业或者经营活动所失去的收入; (四)因受害人死亡造成的赔偿金; (五)其他应当赔偿的损失。” 2.《民诉法》第五十二条:“当事人自行调解达成协议,要当庭宣示,书面确认。协议经审判人员核准后,立即生效;当事人不履行协议的,对协议可以强制执行。” 3.《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判决书应当载明:……(七)对被害人提出的民事诉讼请求是否支持,在支持的范围内,应当确定赔偿数额。”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被告人道歉,不能免除侵权责任,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予以综合考虑,适度减轻被告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