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应纳个税所得额如何计算? |
释义 |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先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各种专项扣除和附加扣除后的余额,然后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计算。其中,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法律分析 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是,先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各种专项扣除和附加扣除后的余额,然后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计算。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拓展延伸 应纳个税所得额如何计算?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应纳个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减除费用、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以及速算扣除数,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分别制定。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所得额中的收入总额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各项所得的收入总额。此外,各项所得的收入总额中的不征税收入,如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以及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等,应并入收入总额中计算纳税。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各项所得的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以及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应从应纳税所得额中减除。同时,应纳税所得额中的速算扣除数,如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速算扣除数,以及符合我国相关规定的其他扣除,如保险、公积金等,也应从应纳税所得额中减除。 总之,应纳个税所得额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的规定,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您有关于应纳个税所得额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税务顾问或相关部门。 结语 计算个人所得税需要先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各种专项扣除和附加扣除后的余额,再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计算。专项扣除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