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3年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何规定假货赔偿责任 |
释义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售卖假货的赔偿主旨: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欺诈商品或服务的,应按消费者要求赔偿三倍购买价款或服务费用,不足500元则为500元。若经营者明知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仍提供导致消费者或他人死亡或严重健康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并可获得惩罚性赔偿。消费者权益包括知悉真实情况、自主选择、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平交易权。 法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售卖假货如何赔偿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相关知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权益 1、知悉真实情况权即消费者所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的过程中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知悉的情况具体包括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等。 2、自主选择权即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商品的品种、服务方式及其提供者应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二是对于选择商品服务及其提供者应有自由决定的权利而不受强制。实际生活中,损害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的现象主要是“官商”习气、商品搭售和强买强卖等。 3、人身财产安全权即消费者享有在购买商品如果人身、财产受到威胁。实践生活中的毒酒事件,劣质药品和化妆品事件,电器、压力容器、玩具、鞭炮烟火、机动车等因漏电、燃烧、爆炸及失灵等原因致人损害案件,是侵害消费者安全权的典型事例。 4、公平交易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公平合理、计量准确无误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 结语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对售卖假货的赔偿方式。如果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金额,最高可达购买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计算。若经营者明知商品或服务有缺陷而仍提供,导致消费者或他人死亡或严重健康损害,受害人可要求经营者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惩罚性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受损失的二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明确了消费者的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人身财产安全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益。消费者应当充分了解自身权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章 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第十三条 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 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六十条 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销售管制刀具或者其他可能致人严重伤害的器具等物品。经营者难以判明购买者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