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被继承人是指哪一位?
释义
    被继承人是指其遗产将被他人继承的人。任何公民只要死后遗留有遗产都可成为被继承人。
    在这里,任何公民指的是在法定继承关系中,不论性别、年龄、精神状况、家庭出身、社会地位如何,也不论是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还是无行为能力人都可以作为被继承人。
    但是,要在现实中成为被继承人须具备的条件是:
    (1)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
    (2)公民死亡时必须留有个人合法财产。
    (3)遗产有人继承。
    因为在无人继承的情况下,遗产按无人继承的遗产处理.此时,死亡的公民也不能成为被继承人。
    需要注意的是,在遗嘱继承中,被继承人就不是任何公民了,立遗嘱人必须是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即18周岁以上或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精神健全的人)。
    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是不能立遗嘱的,即使立下了遗嘱也不能发生任何法律效力,不能被法律承认。
    一、被继承人活着遗嘱可以生效吗?
    被继承人活着遗嘱不可以生效,当事人去世之后,遗嘱才会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去世以后遗嘱才会生效,而且还要看里面是否有附加条件。这时候才叫继承。
    本来还活着,如果这时候过户财产的,这叫赠与,当然也受法律保护。只是法律依据就完全不一样了。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遗嘱继承又称“指定继承”,是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承受其遗产的继承方式。
    被继承人
    在法定继承关系中,每个公民,不论性别、年龄、精神状况、家庭出身、社会地位如何,也不论是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还是无行为能力人都可以作为被继承人。但这只是具有了作被继承人的资格,要现实地成为被继承人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如果公民没有死亡就不会发生继承关系。
    (2)公民死亡时必须留有个人合法财产。
    (3)公民死亡时必须有符合《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来继承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如果遗产无人继承,则应按无人继承的遗产处理,但这种处理不是继承,故死亡的公民也不能成为被继承人。
    二、放弃遗产的过程是什么?
    财产继承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他既可以行使这种权利,以接受其应当继承的遗产;也可以放弃这一权利。所以放弃遗产又称放弃继承,或继承权的放弃。它是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以前,继承人以明示的方式不接受被继承遗产的意思表示。明示的意思表示既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也可以采取口头形式。
    继承人一旦作出放弃遗产的意思表示,就意味着该继承人永远失去了对特定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权,不能再予以撤销变更了。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人必须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继承人,而且这种意思表示应由其本人亲自作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不得代理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的的继承人作出放弃遗产的意思表示。放弃遗产的继承人,将不再承担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义务的责任。放弃遗产可能带来的后果主要有这样几种:
    (1)第一顺序数个继承人中的一个放弃遗产的,其应继承的遗产由第一顺序的其他继承人继承;
    (2)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全部放弃遗产的,遗产由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继承;
    (3)全部继承人放弃遗产的,遗产即成为无主财产;
    (4)遗嘱继承人之一放弃遗产的,其应继承的遗产按法定继承的方式处理。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
    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