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员工损失单位如何赔偿 |
释义 | 员工因个人原因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根据劳动合同约定应承担赔偿责任。合同无约定时,应根据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赔偿可通过扣除工资实现,但每月扣除不得超过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法律分析 员工如果是因为个人原因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根据合同中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合同中无约定的应根据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经济的损失应从每月工资中扣除,扣除的工资不得超过工资的百分之二十。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拓展延伸 员工损失的赔偿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员工损失的赔偿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是指在员工遭受损失时,单位应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相应的赔偿。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规,员工损失的赔偿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员工应及时向单位报告损失,并提供相关证据。其次,单位应进行调查核实,并与员工进行协商,确定赔偿金额。然后,双方应签订赔偿协议,并按协议约定的方式和时间进行赔偿。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员工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或仲裁。根据法律规定,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包括经济赔偿和其他补偿措施。具体赔偿金额和方式将根据损失的性质、程度以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确定。 结语 根据合同约定或实际损失,员工应承担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并从工资中扣除,扣除额不得超过工资的20%。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可要求员工赔偿经济损失,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工资的20%。若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员工损失的赔偿程序包括报告损失、调查核实、协商赔偿、签订赔偿协议,若无法达成一致,可申请调解或仲裁。具体赔偿金额和方式将根据损失性质、程度和法律规定确定。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