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履行完毕是否还有违约责任 |
释义 | 合同履行完毕能否追究违约责任:合同履行完毕后是否能追究违约责任应当从合同履行的具体情况决定。第一,根据《民法典》关于合同履行的相关规定,合同履行完毕之后,合同约定的债权债务终止。所以合同履行完毕之后不可以追究违约责任;第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方存在违约的行为,合同履行完毕,是可以追究其违约责任。 一、采购合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采购合同签订之前的风险控制。 1、主体资格审查; 2、履约能力调查。 二、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1、合同的主体; 2、买卖的标的物; 3、价款及支付方式; 4、标的物交付; 5、质量标准; 6、违约责任; 7、争议解决条款的约定。 三、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1、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采购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合同标的物的交付时间及权利过户的时间,敦促出卖方按时交付标的物; 2、注意对合同标的物的质量检查,如遇到标的物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应及时进行退、换货处理; 3、合同履行完毕后对供货商进行评价,为下次确定供货商积累材料等。如果采购合同存在保密条款,应注意通知合同履行人员,注意保护商业秘密。 二、技术合同的履行方式 技术合同履行的方式因合同内容而异。所谓按适当方式履行,即按合同所确定的方式履行。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在合同履行的方式上仍要贯彻诚实信用的原则。合同要求约定一次履行完毕的,就不应分多次履行,不能在履行过程中临时提出附加条件增加对方当事人的费用。 三、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的区别是什么? 1、违约时间不同:实际违约发生在合同履行期届满之后;预期违约发生在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 2、提起违约责任的时间不同:预期违约的违约责任只能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前提出,而实际违约的违约责任可以在违约行为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提出。 3、表现形式不同:预期违约行为表现为未来将不履行义务,可以转化为实际违约或因违约方违约意思的撤销而消失,即预期违约只是一种违约的可能,而不像实际违约那样表现为现实的、客观存在的违约行为。 4、违约形态不同:预期违约是对整个合同的毁弃,是对诺言的完全违反。实际违约则包括不履行、延迟旅行、不适当履行和其他不完全履行等多种样态。 5、处理方式和导致的后果不一样:预期违约行为发生后,债权人可要求违约方提供履行担保,在得到必要的履行担保后,合同可以继续履行,否则债权人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并可以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前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而实际违约行为发生后,实际的损失已经形成,无法挽回,债权人只能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