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普通诉讼有效期 |
释义 | 普通诉讼时效是三年。 普通诉讼时效已经从2年调整为3年,所以向法院主张权利的时间是3年,从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诉讼程序如下: 1、向管辖法院提起诉讼; 2、法院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受理立案; 3、将起诉状送达被告,被告在规定期限内答辩; 4、开庭审理; 5、法庭调查; 6、法庭辩论; 7、判决。 诉讼需要提供的材料如下: 1、起诉书; 2、证据材料; 3、原告身份证以及证明被告的资料; 4、如委托他人诉讼,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并同时提供原件供查验; 5、如委托律师诉讼的,则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律师事务所接收委托的证明、函件和律师证复印件。 诉讼包括以下三种: 1、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 3、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适用该诉讼程序。 综上所述,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