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抵押贷款中,质押和抵押作为常用的担保方式,对借款利率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来讲,抵押贷款的利率会比一般贷款的利率低,因为抵押贷款对于放贷方而言,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质押贷款的利率则相对较高,因为其安全性较差,风险更大,放贷方需要更高的利率来平衡风险和回报。具体利率要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质押物的价值和流动性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定价。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三条:质押和抵押是常见的担保方式,具有确定的担保物质,申请人应当针对担保物所处的具体情况,与担保人协商确定担保方式、担保物折价及担保数量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三十六条:当事人可以就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内容约定借款合同条款,但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率法》第六条:市场主体设定和调整利率应当以基准利率为基础,并充分考虑市场供求和风险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借款合同中所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否则将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