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家工作人员在哪些情况下构成叛逃罪? |
释义 | 叛逃罪的主旨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叛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害国家安全、客观表现、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故意。根据刑法规定,叛逃罪的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者可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的,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法律分析 叛逃罪的认定可以从其构成要件进行分析。 1、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撤离岗位,叛逃或者在境外[注]叛逃。这里的“擅离岗位”,是指违反规定私自离开岗位的行为。“叛逃境外”,是指在境内执行公务期间,由境内逃到境外的行为。“在境外叛逃”是指在境外执行公务期间,擅自不归国,投靠境外的机构、组织的行为。本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叛逃行为,并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就成立本罪既遂,而不要求危害结果实际发生。 3、本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法典第109条第2款的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也能够构成本罪的主体。 4、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 叛逃罪的处罚 规定之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严重一般是指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叛逃的,携带国家秘密叛逃的,叛逃后发表有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言论的,等等。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依照上述规定从重处罚。 中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为。这种行为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国家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安全,这种行为即叛逃罪。 《刑法》第一百零九条【叛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结语 叛逃罪的认定可以从其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包括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安全,行为表现为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根据《刑法》规定,叛逃罪的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者可处有期徒刑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或无期徒刑。对于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的情况,将依照相关规定从重处罚。这一罪行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对国家利益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2020修订):第二章 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 第十六条 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国家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分工协作、科学高效的国家情报体制。 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对国家情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制定国家情报工作方针政策,规划国家情报工作整体发展,建立健全国家情报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领域国家情报工作,研究决定国家情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中央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组织军队情报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2021公布):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七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监察官制度,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