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公积金贷款还清后多久能再贷款
释义
    根据法律规定,在还清公积金的前六个月包括结清都没有使用公积金的话,可以第一次公积金贷款提前还完后,能马上申请第二次公积金贷款;若在结清时或是结清的前6个月使用过公积金,必须在结清后再间隔6个月才能再申请贷款。
    一、南通二套房贷款政策有什么规定
    南通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40%。但是如果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缴存职工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
    南通买房不限购、不限售,本地人首套房享优先购买权。同时,对于买房贷款,首次贷款首付30%,二套首付40%,三套停贷款。
    使用公积金贷款的,有如下规定:
    1、贷款期限贷款期限不得超过30年,最长可计算到借款申请人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最高不得超过65周岁。
    2、首付比例目前南通公积金贷款买房首套房的首付比例为30%,首套房公积金贷款还清后,第二套房子才能够使用公积金,二套房首付比例为40%。
    3、贷款要求连续缴存公积金满6个月(含6个月)可贷款。
    4、贷款额度贷款额度为单人最高40万,两人(夫妻双方)最高80万。对二套房贷款实行“认房又认贷”,二套房最多贷60万元。
    二、房屋按揭贷款注意事项有哪些
    1、申请贷款前不要动用公积金。
    如果借款人在贷款前提取公积金储存余额用于支付房款,那么您公积金账户上的公积金余额即为零,这样您的公积金贷款额度也就为零,这就意味着您将申请不到公积金贷款。
    2、在借款最初一年内不要提前还款。
    按照公积金贷款的有关规定,部分提前还款应在还贷满一年后提出,并且您归还的金额应超过6个月的还款额。
    3、还贷有困难不要忘记寻找身边的银行。
    当您在借款期限内偿债能力下降,还贷有困难时,不要自己硬撑。工行的客户可向工行提出延长借款期限的申请,经银行调查属实,且未有拖欠应还贷款本金、利息,工行就会受理您的延长借款期限申请。
    4、贷款后出租住房不要忘记告知义务。
    当您在贷款期间出租已经抵押的房屋,您必须将已抵押的事实书面告知承租人。
    5、贷款还清后不要忘记撤销抵押。
    当您还清了全部贷款本金和利息后,可持银行的贷款结清证明和抵押物的房地产其他项权利证明前往房产所在区、县的房地产交易中心撤销抵押。
    6、不要遗失借款合同和借据。
    申请房屋按揭贷款,银行与您签订的借款合同和借据都是重要的法律文件。由于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作为借款人,您应当妥善保管您的合同和借据。
    三、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
    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一:申请贷款前不要动用公积金
    如果借款人在贷款前提取住房公积金储存余额用于支付房款,那么您公积金账户上的公积金余额即为零,这样您的公积金贷款额度也为零,也就意味着您将申请不到公积金贷款。
    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二:在借款最初1年内不要提前还款
    按照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有关规定,部分提前还款应在还贷满1年后提出,并且您归还的金额应超过6个月的还款额。
    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三:还贷有困难不要忘记申请延长借款期限
    当您在借款期限内偿债能力下降,还贷有困难时,不要自己硬撑。可向住房公积金中心或贷款银行提出延长借款期限的申请,经调查属实,且未有拖欠应还贷款本金、利息,住房公积金中心或贷款银行就会受理您的延长借款期限申请。
    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四:贷款还清后不要忘记撤销抵押
    当您还清了全部贷款本金和利息后,可持银行的贷款结清证明和抵押物的房地产他项权利证明前往抵押登记的房产部门办理撤销抵押手续。
    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五:不要遗失借款合同和借据
    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银行与您签订的借款合同和借据都是重要的法律文件。由于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作为借款人,您应当妥当保管您的合同和借据,同时认真阅读合同的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六:贷款利率方面与商业贷款的区别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
    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准予贷款或者不准贷款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贷款的,由受委托银行办理贷款手续。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5: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