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构成非法供应血液事故罪的条件会有什么,法律怎样规定 |
释义 | 《刑法》第三百三十四条规定了对违反血液管理制度、危害他人健康的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犯罪主体为有权从事采集、供应血液的单位,侵犯的客体为国家对血液、血液制品的管理制度和公共卫生。行为主观上为过失,客观上为违反规定采供血液,造成危害他人健康后果。根据法律规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 法律分析 1、犯罪主体为有权从事采集、供应血液的单位。 2、侵犯的客体为国家对血液、血液制品的管理制度和公共卫生。 3、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供应血液,不依照规定进行检测或者违背其他操作规定,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后果的行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部门,不依照规定进行检测或者违背其他操作规定,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后果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四条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部门,不依照规定进行检测或者违背其他操作规定,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后果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拓展延伸 非法供应血液事故罪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规定:了解责任追究的法律依据与程序 非法供应血液事故罪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规定涉及多个方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构成该罪行的要件包括供应的血液属于非法来源、供应行为存在违法行为、供应血液导致了事故发生等。法律规定也明确了责任追究的依据与程序。一旦构成该罪行,相关责任人将面临法律追究,可能包括刑事处罚、民事赔偿等。责任追究的程序包括报案、调查、审理等环节,涉及到刑事司法机关、法院等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了解这些法律依据与程序,有助于确保对非法供应血液事故罪的追究公正、有效。 结语 非法供应血液事故罪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规定涉及多个方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供应的血液属于非法来源、供应行为存在违法行为、供应血液导致了事故发生等是构成该罪的要件。一旦构成该罪行,相关责任人将面临法律追究,可能包括刑事处罚、民事赔偿等。了解这些法律依据与程序,有助于确保对非法供应血液事故罪的追究公正、有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三百三十三条 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强迫他人出卖血液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三百三十四条 非法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部门,不依照规定进行检测或者违背其他操作规定,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后果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修订):第十章 监督管理 第九十八条 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使用假药、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 (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三)变质的药品; (四)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劣药: (一)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二)被污染的药品; (三)未标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的药品; (四)未注明或者更改产品批号的药品; (五)超过有效期的药品; (六)擅自添加防腐剂、辅料的药品; (七)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的药品。 禁止未取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生产、进口药品;禁止使用未按照规定审评、审批的原料药、包装材料和容器生产药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