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企业担保会有哪些风险 |
释义 | 企业担保,是指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照规定和合同协议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企业办理担保业务至少有下列风险: (1)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査不深,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 (2)对被担保人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人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3)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企业应当依法制订和完善担保业务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担保的对象、范围、方式、条件、程序、担保限额和禁止担保等事项,规范调查评估、审核批准、担保执行等环节的工作流程,按照制度、流程办理担保业务,定期检查担保制度执行情况及效果,切实防范担保业务风险。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认真执行担保风险评估制度。企业可以指定相关部门或委托中介机构对担保业务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从源头上控制担保风险。企业在对担保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1)担保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企业担保制度等相关要求。对境外企业进行担保的,除遵守外汇管理规定外,并关注被担保人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 (2)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一般包括:基本情况、资产质量、经营情况、偿债能力、盈利水平、信用程度、行业前景等。 (3)担保申请人用于担保和第三方担保的资产状况及其权利归属。 (4)企业要求担保申请人提供反担保的,还应当对与反担保有关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 2、严格执行担保授权和审批制度。企业必须规定担保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重大担保业务,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经办人员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员的批准意见办理担保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权限审批的担保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 3、严格遵守不能担保规定。企业对担保申请人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提供担保: (1)担保项目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企业担保制度的。 (2)已进人重组、托管、兼并或破产清算程序的。 (3)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管理混乱、经营风险较大的。 (4)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经济纠纷,面临法律诉讼且可能承担较大赔偿责任的。 (5)与本企业已经发生过担保纠纷且仍未妥善解决的,或不能及时足额缴纳担保费用的。 4、加强担保执行管理。企业应当根据审核批准的担保业务订立担保合同,明确被担保人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相关内容。被担保人有条件的,尽量实行反担保措施。要求被担保人定期提供财务报告与有关资料,企业担保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密切合作,建立担保事项台账,详细记录担保对象、金额、期限、用于抵押和质押的物品或权利以及其他有关事项,对被担保人进行跟踪和监督,了解担保项目的执行、资金的使用、贷款的归还、财务运行及风险等情况,确保担保合同有效履行,及时足额收取担保费用。 5、建立完整的担保档案。妥善保管担保合同、与担保合同相关的主合同、反担保函或反担保合同,以及抵押、质押的权利凭证和有关原始资料,切实做到担保业务档案完整无缺,为发生担保风险事件提供完整的证据,支持诉讼保全等所采取的法律手段,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企业在作为担保人之前,要调查好担保业务是否合法、债务人的为人怎么样、认真评估该担保对自己的利害怎么样,然后再为债务人提供担保。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