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判决书有错别字怎么办 |
释义 | 本文讲述了判决书中出现错别字时可以通过补正的方式进行纠正,但仅适用于程序性错误。对于实质性错误,如影响到判决结果,应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进行补救。 法律分析 判决书有错别字可以通过裁定的形式,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但此类方式只适用程序性的错误,即判决书中的错误是涉及到对法律文书的误写、对判决书中的相关内容有误算的、对诉讼的相关费用有漏写的等情形;如果是实质性的错误,影响判决结果的,应当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补救。 拓展延伸 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 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是司法审判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到对判决书文本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的维护。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如人为疏忽、电子文档传输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等,难免会出现笔误。对于这些笔误,法院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补正,以保证判决书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在发现判决书中有笔误的情况下,应当及时进行补正,并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对补正的判决书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诉。因此,法院在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时,需要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在补正的同时,确保判决书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对于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法律界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法院对司法公正的维护,有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人则认为,这可能影响到判决书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因此,在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时,需要充分权衡各方面的利弊,以确保补正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结语 虽然判决书中的错别字可以通过补正的方式纠正,但此类方式仅适用于程序性错误。对于实质性的错误,应当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进行补救,以确保判决结果的公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 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