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民事诉讼中,做假口供妨碍诉讼者将受罚款、拘留,构成犯罪者将承担刑事责任。涉嫌伪证罪的假口供将面临刑事追究。在刑事诉讼中,故意提供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以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中,在法庭上做假口供妨碍诉讼的,可对其处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录假口供涉嫌伪证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检测原告是否存在虚假证言的法律程序 在法律程序中,检测原告是否存在虚假证言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仔细审查证据、调查相关事实,法庭可以确定原告是否提供了虚假的证言。这一程序旨在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真实性,保护被告的权益。通过对证人的证词进行交叉验证、与其他证据进行对比,法庭可以揭示证言的真实性。如果发现原告提供了虚假证言,法庭将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以确保正义的实现。这一程序对于维护司法公正至关重要,为法律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结语 通过对虚假证言的严厉打击,我们维护了法律的公正性和真实性,保护了被告的权益。法庭审查证据、调查事实,确保了证言的真实性,为正义的实现提供了保障。维护司法公正的这一程序对法律制度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