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肇事罪不起诉意见书 |
释义 | 廖某因车速较快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交警立案后,对廖某采取了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刘毅律师介入后,指导嫌疑人家属全部赔偿被害人家属,取得了被害人家属的刑事谅解,通过合理、合法、有效沟通,该案在检察机关予以不起诉。 一、保险代理人构成何罪 本文认为,刘某构成诈骗罪,刘某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其掌握的客户资料擅自办理借款业务,并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使保险公司误以为办理借款是客户的真实意思表示。刘某的行为应定性为诈骗罪。 (一)犯罪嫌疑人刘某实施上述犯罪行为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从相关法律对保险代理人法律地位的界定看,根据《保险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人(保险公司)的委托,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办保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因此,作为保险代理人的刘某只有在保险公司的授权范围内从事的工作才能是其履行职务的行为,而接受投保人(客户)的委托从事借款领款等事项仅是普通的民事代理行为;从保险公司对保险代理人职责的规定看,根据保险公司提供的《个人代理人管理办法》的规定,“个人代理人”是指根据公司的委托,签订《个人代理人保险代理合同》,向公司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公司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人身保险业务的个人。因此,保险代理员从事的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保险公司或者客户直接的、明确的授权才是可以合法进行的,相反,没有授权的行为是保险代理人的个人行为。根据刘某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规定其职责范围为:代理销售保险公司指定的人身保险产品、向客户收取保险费、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等,而没有为客户办理借款业务及经手、管理借款的职权,本案中的犯罪并非发生于保险代理人受托履行代为收取保险费等业务过程中,借款被骗时是处于保险公司财物直接管理控制之下。犯罪嫌疑人刘某利用工作上的便利,而非职务之便,即利用了在工作中掌握的客户资料而冒用客户名义骗取财产;从本案的作案手段看,犯罪嫌疑人刘某是利用掌握客户保单等资料的便利,冒用客户名义,欺骗保险公司,申请骗领借款,占为己有。以上借款领款行为在保险公司看来是刘某接受了客户委托,并持有相关手续,按正常程序办理了借款、领款,即保险公司认为刘某是客户的委托人,刘某接受的是客户的委托,其行为是民事行为,刘某没有利用职务之便。另外,从客户角度看,并没有委托刘某从事借款行为,刘某是采取冒用客户名义伪造签名的手段取得的借款,因此其行为也不是利用职务之便,而仅是其个人的行为;从刘某成功申请并骗领借款的原因看,一是刘某持有客户的保单等相关资料。二是刘某采取冒用客户名义伪造签客户姓名的方式使保险公司相信是客户借款。三保险公司没有严格执行“客户借款”的相关规定。综上,犯罪嫌疑人刘某采取欺骗手段骗取保险公司信任是获取借款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本案中骗财的行为应是主要犯罪行为。刘某的取财行为并没有利用其保险代理人的职务便利,不符合职务侵占罪的犯罪构成,因此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二)犯罪嫌疑人刘某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从主体上讲,犯罪嫌疑人刘某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在犯罪过程中不具有受公司委托为客户办理借款业务的职务身份;从主观方面讲,刘某冒用客户名义在借款手续上伪造签名是故意而非过失,并将骗取借款用于个人经营,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从客观方面讲,办理借款不属于个人代理人的业务范围,骗取行为非发生在被告人履行代理职责期间,被告人冒用客户名义在借款申请书和付款收据上伪造签名,虚构受客户委托借款的事实,使保险公司信以为真而自愿交付财物;从客体上讲,刘某的行为侵犯了保险公司直接管理的财产所有权。故本案应当认定为诈骗罪。 二、出车祸谅解书什么时候写 过失犯罪,双方达成和解的,可以依法从轻处罚,因此,最迟应当在一审判决作出前提供给法庭。 1、犯罪嫌疑人没有酒后、超速、逃逸等恶劣情节,案发后主动报警,原地等候交警处理,属于自首,可以从轻处罚。 2、犯罪嫌疑人积极协助把被害人送往医院救治,被害人死亡后又迅速和被害方就民事赔偿部分达成1赔偿协议并全部支付到位,取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被害人家属自愿向司法机关出具了免除肇事者刑事责任的书面请求,完全具备刑事和解的情理基础。 3、交通肇事为典型的过失犯罪,从司法实践来看,只要双方达成协议并赔偿损失,法院一般都适用缓刑。但适用缓刑就属于有前科人员,公安交管部门也会吊销其驾驶资格,并且三年内不得再从事驾驶。 三、被害人家属谅解可以不判死吗 仍然有可能被判处死刑。对于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罪犯,如果罪行极其严重的,虽然取得被害人家属谅解书的,仍可以依法判处死刑;如果罪行不属于极其严重的,虽然没有被害人家属的谅解书,但仍不应该判处死刑,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