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诈骗罪是否包括被动诈骗?
释义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分析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这种行为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以罚款。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拓展延伸
    诈骗罪是否涉及非法占有?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使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的行为。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诈骗罪涉及非法占有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诈骗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诈骗罪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其次,使用欺骗手段使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因此,在诈骗罪的过程中,行为人虽然占有了他人的财产,但这些财产在本质上属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行为人并没有取得这些财产的所有权。同时,由于诈骗罪是以欺骗手段使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为目的,因此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综上所述,诈骗罪涉及非法占有的问题。行为人在诈骗罪过程中,即使占有了他人的财产,但这些财产在本质上仍然属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行为人并没有取得这些财产的所有权。因此,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其行为构成诈骗罪。
    结语
    诈骗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行为,通常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警惕诈骗行为,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1: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