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抱养孩子,养母可否享受产假? |
释义 | 不享受。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定,产假适用实际生育的孕产妇,如果女职工没有生育,而是收养了婴儿,尽管有休假照顾婴儿的实际需要,但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无法享受产假,用人单位可根据生产实际并考虑该女职工的特殊需要给予一定的事假天数。风险提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员工未婚先育,能够享受产假吗? 我国《劳动法》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所以妇女生育产假是法定的。不管其生育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员工要求休产假,企业都应当无条件地批准。享受产假不以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为前提条件,只要有生产的事实,就应当享受正常的产假。因为这个规定是为了准妈妈们能够恢复身体健康。风险提示: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以无过失性辞退或经济性裁员的理由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属于违法性辞退,依法应当支付劳动者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 超过退休年龄的工伤职工,可否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超过退休年龄的工伤职工,可否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得看情况。1、如果工伤职工没有办理退休手续也没有享受职工退休待遇,那么工伤职工的用人单位应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职工仍享有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2、如果超过退休年龄的工伤职工办理了退休手续,则其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不符合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条件。 未婚先育能否享受产假? 未婚先育能享受产假。《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受特殊保护”。据此,妇女生育期间的产假是法定的,不以是否结婚领取结婚证为条件,即便妇女未婚先育,同样享受法定产假。风险提示: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各单位在执行国家退休制度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歧视妇女。 员工未婚先育,能够享受相关待遇吗? 员工未婚先育,不能享受相关待遇。《劳动法》规定关于女职工“三期”保护的条款,这些都是适用于所有女职工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区别“产假”与“产假待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未婚先孕的女职工来说,她们有权享受产假,但是不能享受产假期间的相关待遇。这里的相关待遇包括:生育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医药费以及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产假工资)。《劳动部工资局复女职工非婚生育时是否享受劳保待遇问题》的复函中明确:女职工非婚生育时,不能按照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生育待遇。其需要休养的时间不应发给工资。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可以由企业行政方面酌情给予补助。因为非婚生育职工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女职工违反了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生育待遇按照计划生育规定处理。最后总结一下,如果员工是未婚生育的,哪怕缴纳了生育险,除了正常的产假休息之外,其它的待遇以及产假工资也是没有的。风险提示:各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不胜任工作的调岗,可否同时调薪?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同时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薪资报酬属于合同中的重要约定,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才能对薪资进行调整。风险提示: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该内容由 陆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