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编造或者传播虚假有害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什么处分? |
释义 | 犯罪嫌疑人有传播虚假信息,情节严重的,是可以构成犯罪的,具体的处罚规定为: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 一是民事责任。 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民事主体的名誉权,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二是行政责任。 即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三是刑事责任。 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影响 1、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时,之所以将虚假的信息限于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和警情,这是因为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很容易引起社会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机,任何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严肃和认真对待。 2、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不管是编造虚假信息罪,还是传播虚假信息罪,主观上都必须是出于故意,行为人如果不是故意编造或者根本就不明知是虚假信息而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则不构成犯罪。 3、同时,故意编造或者故意传播上述四类虚假信息还必须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才能认定为犯罪。 虚假信息有哪些危害: 1、网络虚假信息严重损害着媒体的公信力。坚持发布信息的真实性,是媒体从业人员所应该遵守的基本价值准则和理念。 对于各行各业而言,把握真实性与诚信原则始终是其成功的关键。那些主流媒体之所以能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坚持信息发布的真实性。但现阶段一些网络媒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发布虚假信息,长期下去势必会损害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2、欺骗受众,扰乱社会秩序。虚假信息一旦经过网络进行传播,不仅仅欺骗大众,严重时还会扰乱社会秩序。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会造成人们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公众的恐慌,扰乱社会秩序。 3、虚假新闻侵害了受众的知情权,阻碍了受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知情权是受众参与公共事务和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前提,而虚假新闻为受众提供了虚假的事实,受众基于有失偏颇的信息而产生的情绪,有时会给社会良性运作带来阻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