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出具不受理的裁定书 |
释义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昨天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这次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主要是对相关制度和程序的完善,有利于解决当前实践中存在的诉讼难、执行难等问题,促进司法公正。本次大修达54处。 草案规定,对于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事故,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众将可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将拒绝执行裁决的罚金提高至现行10倍。 受不受理7日内应决定 针对有的法院对应当受理的案件不予受理,或者对不予受理的案件只作口头告知,使当事人难以上诉的情况,草案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作出裁定书,给当事人一个明确的说法,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公众可查阅生效判决书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的公开透明是现代司法的标志。裁判文书公开,是法院审判公开制度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审判质量、释法服判具有重要作用。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增加规定: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修正案草案还进一步明确规定判决书、裁定书都应当写明判决、裁定结果以及作出判决、裁定的理由。规定写明裁判理由,就进一步要求审判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裁判文书的制作要更加规范、说理更加透彻,提高总体质量。 5000元以下民事案一审终审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量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农民工讨薪、简单的民间借贷和小额金融借款纠纷、交通肇事纠纷等小额财产损害纠纷案件。为及时解决面广量大的民事纠纷,根据一些地方的试点探索并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可以就促进作用适用简易程序的部分案件设立小额诉讼制度。民诉法草案设立小额诉讼制度,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标的额人民币5000元以下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小额案件冲突一般并不尖锐,事实通常比较清楚,所涉法律关系相对简单,当事人希望低成本迅速解决纠纷。如果处理纠纷的程序过于复杂,处理不当,纠纷还可能激化,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不过,“一刀切”的规定在实践中难以操作,比如东部发达地区,规定5000元以下案件为小额案件没有什么意义,但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方,5000元以下的案件可能不是小案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