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借贷纠纷中,如何判断出借人是否具有违法行为? |
释义 | 法律分析:在借贷纠纷中,出借人如存在以下情形,则可能构成违法行为:1.擅自从事放贷业务,没有合法的经营资质;2.超过法定利率收取高额利息;3.利用暴力手段威胁借款人还款;4.编造虚假事实欺骗借款人;5.未经借款人同意保留其个人信息并进行非法使用。如出借人存在以上行为,可能构成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条:借款合同的利率由借款人与出借人约定,但不得高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利率上限。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罚款。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一条: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依法获得个人的同意,不得超越其必要范围,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提供个人信息。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