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工伤和社保的区别
释义
    工伤期间,用人单位需为伤残职工缴纳社会保险。一至四级伤残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五、六级按实际工资缴纳各项社保;七至十级按员工工资为标准缴纳社保。伤残津贴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时,用人单位需补足差额。
    法律分析
    工伤期间社保的处理方式为:用人单位仍需为伤残职工缴纳社会保险。一级至四级伤残,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五级、六级伤残的,按照伤残职工工作的实际工资缴纳各项社会;七至十级职工,按照员工工作工资为标准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二款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
    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拓展延伸
    工伤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
    工伤保险和社会保险在保障范围、适用对象、缴纳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异同。工伤保险主要针对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提供医疗费用、工伤津贴、伤残赔偿和抚恤金等保障。而社会保险则是一种全民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旨在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工伤保险的缴纳主体通常是雇主,而社会保险的缴纳则由雇主和劳动者共同承担。总体而言,工伤保险和社会保险都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但在具体的保障范围和适用对象上有所差异。
    结语
    工伤期间社保的处理方式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二款和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进行规定。根据伤残程度的不同,用人单位和伤残职工个人需按照伤残津贴或实际工资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对于难以安排工作的伤残职工,用人单位应发放适当的伤残津贴,并补足差额。工伤保险和社会保险在保障范围、适用对象、缴纳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四十一条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