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抗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审判的法律监督形式,适用于未生效判决。同级检察院可在抗诉期内向上级法院提出抗诉。被害人及其代理人对地方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可在收到判决书后五日内要求检察院提出抗诉。 法律分析 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形式。对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同级人民检察院可在抗诉期限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拓展延伸 法院抗诉的流程和条件 法院抗诉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被告人、辩护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对已经作出的刑事判决不服,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的一种诉讼行为。其流程主要包括递交上诉状、审查受理、开庭审理、作出裁决等环节。对于法院抗诉的条件,一般要求上诉状必须符合法定形式、上诉请求必须明确、上诉事实和理由必须具体、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等。此外,法院抗诉还需要满足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受理条件,如是否属于上诉范围、是否有上诉资格等。通过法院抗诉,当事人可以争取对原判决进行审查和改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抗诉是人民检察院对法院审判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形式。对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同级检察院可在抗诉期限内向上级法院提出。被害人及其代理人不服地方法院第一审判决,可在五日内请求检察院抗诉。法院抗诉是对刑事判决不服的一种诉讼行为,包括递交上诉状、审查受理、开庭审理和裁决等环节。当事人通过法院抗诉,可争取对原判决进行审查和改判,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