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2023年造谣传谣行为怎么处罚?
释义
    造谣传谣行为根据涉案事实的严重程度来认定处罚,根据刑法规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诽谤行为需捏造虚假事实,散布方式多样,必须针对特定人,情节严重方可构成犯罪,否则可被治安处罚。
    法律分析
    一、造谣传谣行为怎么处罚?
    造谣传谣行为的处罚根据涉案事实的严重程度来认定的,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造谣诽谤的认定条件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造谣传谣的行为就是对他人人身权益侵犯的一种犯罪行为,那么造谣传谣行为怎么处罚呢,根据法律规定需要由司法机关对其实际形式进行鉴定后判决处理的,要区分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界限,如果未构成犯罪的,即未达到立案的严重程度的,未构成犯罪的会被治安处罚。
    结语
    造谣传谣行为涉及侵犯他人人身权益的犯罪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其处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鉴定和处理。根据《刑法》相关规定,编造虚假信息并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造成严重后果,可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造谣诽谤行为的认定,需要满足捏造事实、散布虚假信息、针对特定人等条件,并且情节必须严重。对于未构成犯罪的轻微行为,可能会被治安处罚。因此,对于造谣传谣行为的处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5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