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医疗纠纷调解程序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
释义 | 对于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的条件包括:医患双方均有协商调解的意愿;医患双方在各项条款上均达成一致意见;患方合法主体为:患者本人或其授权代理人;医疗机构的主体为:建立医患关系的医疗机构或其法人;协议应当为双方自愿,不得有欺诈、胁迫等行为;协议条款不违背我国法律。 一、遇到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医患双方发生医疗事故纠纷,通常可通过三个途径予以解决: 一是自行和解。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一般由患者及其家属与医疗机构中负责处理医疗纠纷的部门代表协商解决方案,具体的流程由各医疗机构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二是第三方调解。经医患双方之外的其他第三方中立机构进行调解。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通过调解方式签订调解协议后,医患双方可持调解协议,向调解部门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共同申请就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以保障纠纷的彻底解决以及协议的强制执行效力。 三是民事诉讼。医患双方也可直接向有权管辖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解决争议。 二、医疗纠纷律师在线咨询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发生医疗纠纷的处理办法有: 1、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双方以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并协商确定赔偿金额; 2、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反映并申请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 3、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情况,当事人应当提前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者医疗过错鉴定,搜集相关证据,如院方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等。 三、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书依法成立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协议书是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对于已经达成的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书,当事人需要按照协议书的约定履行。只要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书能够体现患者以及医疗机构的真实意思表示,没有故意隐瞒重大医疗过失行为、胁迫、乘人之危以及显失公平等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条款的行为,都是有效的。 一、医疗纠纷调解需要的程序: 1、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2、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请十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3、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后,必要时可以进行医疗技术鉴定; 4、依据鉴定结果,作出行政处理决定,进行赔偿调解。 二、医疗事故纠纷处理原则有: 1、依法处理原则。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医患双方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调处,按章办事; 2、维护稳定原则。发生医疗纠纷后,各方应首先保障医疗机构工作秩序,不得影响其他患者合法的医疗权利; 3、公平公正原则。医患双方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公正原则,既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4、统一协调原则。发生医疗纠纷后,相关职能部门应协调行动,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医疗机构正常的工作秩序。 综上所述,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书依法成立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协议书是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对于已经达成的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书,当事人需要按照协议书的约定履行。只要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书能够体现患者以及医疗机构的真实意思表示,没有故意隐瞒重大医疗过失行为、胁迫、乘人之危以及显失公平等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条款的行为,都是有效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