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遭遇培训机构诈骗,如何求助? |
释义 | 被培训机构骗钱的受害人可以通过投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投诉并非唯一解决途径,可先与培训机构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消费者协会、行政部门、教育部门投诉,严重情况可报警或起诉。保留证据如通信记录、转账记录等至关重要。投诉渠道如315、市长热线、工商局需注意工商所只有行政调解权,协调失败可准备材料向法院起诉。欺诈行为需考虑手段、误导和主观故意。 法律分析 被培训机构骗了钱的,受害人可以向教育局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除了投诉,受害人还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投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首先可以与培训机构经营者协商解决,尽量能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受害方可以请求当地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或者向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向教育部门投诉。情况严重的,诈骗金额较大的,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无论被骗金额多少,首先保留被骗证据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通信记录、聊天记录、转账或汇款记录等。打315、市长热线、工商局投诉这三个渠道的最终处理基本上都是当地工商管理处来给反馈群众来协调处理的,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工商局只有行政调解,没有强制执行权,这些地方人员很怕给工商所的同事找麻烦的,一般也不会积压大批量的投诉案件在工商所,要不领导会请你喝喝茶的~大部分情况能协调成功,如果协调失败那工商所会建议你准备材料法院起诉。当你投诉能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有明显违反合同的情况出现。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认定如下: (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是否构成消费欺诈行为; (2)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 (3)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意思,构成欺诈行为必须具有主观故意。 结语 受害人被培训机构欺诈后,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维护自身权益。除了向教育局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外,还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问题。首先应与培训机构经营者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寻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情况严重的还可向公安机关报警或直接起诉法院。无论金额大小,保留相关证据至关重要,如通信记录、转账记录等。投诉渠道如315、市长热线、工商局基本由工商管理处协调处理,若协调失败,工商所会建议准备材料起诉法院。消费欺诈行为的认定需考虑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的手段、是否误导消费者以及是否具备主观故意等因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