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有精神病可以离婚吗? |
释义 | 有精神病可以离婚的。但若精神病人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只能办理诉讼离婚,不能进行协议离婚。且其起诉离婚的,必须先解除配偶的法定监护人身份,再指定合适的法定监护人,由该监护人代为诉讼。 一、有残疾证的孩子可以在法院起诉离婚吗 有残疾证的子女是可以到法院起诉离婚的。且如果因残疾导致其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则应由其除配偶外,另行指定的其他法定监护人代为诉讼。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先进行调解,调解无效,且确认双方感情破裂的,应准予离婚。 二、精神病人监护权纠纷如何解决 1、对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2、对有关单位指定监护人不服,或者指定其他近亲属为监护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按特别程序进行审理,确定监护人。 3、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①配偶; ②父母; ③成年子女; ④其他近亲属; ⑤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三、关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父母吗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民法中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当然成为其法定监护人,但基于监护制度设立的初衷,是解决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不足(通过监护制度指定代执行人)。该未成年的父母本身未成年即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除非满16且以自身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为了实现制度设立的目的,我认为该监护行为应该由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代为执行。所以其监护人应当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所以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可能性不大。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 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第六十二条 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