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监护人是什么人? |
释义 | 受委托监护人是指法定监护人将自己的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实施的人,其地位不更改原监护人的身份。监护人应保护被监护人的权益,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有权利和义务,不履行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权益者应承担责任。监护人可分为四种类型:法定监护人、指定监护人、遗嘱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监护人应具备监护能力和法定资格,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 一、受委托监护人是什么人? 受委托监护人是:法定监护人把自己的监护职责,全部委托给他人实施,可以实施全权委托,也可以实施专门委托,委托监护不更改原监护人的地位,监护权行驶期间,不得抛弃或转移给别人,被委托人在受委托期间有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二、监护人是指什么人? 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责任的人。根据取得监护权的方式,监护人可分为四种类型,包括: 1、法定监护人; 2、指定监护人; 3、遗嘱监护人; 4、委托监护人。 以上监护人可分为未成年人监护人和精神病人监护人。监护人应当具有监护能力,符合法定资格,履行监护义务,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法定监护人将自己的监护职责委托给其他人,这时承担监护责任的人就是受委托监护人。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会有监护职责的人,就是监护人。根据取得监护权的方式不同,监护人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法定监护人,遗嘱监护人,指定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 结语 合理选择监护人对于保护被监护人的权益至关重要。受委托监护人是指法定监护人将自己的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实施,但并不改变原监护人的地位。受委托人在履行职责期间应尽责,如有过错需承担赔偿责任。监护人应保护被监护人的权益,不得处理其财产,否则将面临法律责任。监护人依法行使权利,享有法律保护。如监护人不履行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权益,应承担责任并赔偿损失。法院可根据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监护人应具备监护能力和法定资格,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若父母无监护能力,则由祖父母、兄姐或经相关部门同意的个人或组织担任监护人。以上是对监护人及受委托监护人的概括说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三条 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六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七条 家庭成员盗窃、诈骗、抢夺、侵占、勒索、故意损毁老年人财物,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