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一、民事 诉讼时效 是多长 民事诉讼时效分为普通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分别适用不同的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制度设计目的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法律不保护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同时加快了民事领域的流通速度,稳定交易秩序。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民事诉讼时效起算点有所不同。 二、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与特殊诉讼时效期间的区别 《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 民事权利 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特殊诉讼时效是指对某些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而制定的诉讼时效。在适用时,特殊诉讼时效优先于普通诉讼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殊诉讼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诉讼时效的规定。 特殊诉讼时效期间一般是一些特殊的债权债务关系产生的:涉外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为4年;人身保险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为5年;最长保护期为权利受侵害后20年。 三、什么是诉讼时效 期间起算 点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为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及义务人之日,但法律、行政法规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例外情况: 其一、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的诉讼时效起算点为该未成年人年满十八周岁时; 其二、监护人侵害被监护人案件诉讼时效起算点为该监护关系终止之日; 其三、持续侵害人身权利等案件诉讼时效起算点为停止侵害之日。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追索劳动报酬、抚养费、赡养费、社会低保等案件中,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