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生产安全事故漏报、谎报、谎报、瞒报的区别?
释义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了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的情形:迟报是指超过规定时限报告事故;漏报是指因过失遗漏未报事故的相关内容;谎报是指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相关内容;瞒报是指故意隐瞒已发生事故并被查证属实。
    法律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第五条《条例》所称的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依照下列情形认定:
    (一)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
    (二)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
    (三)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
    (四)故意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并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拓展延伸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漏报、谎报、瞒报的区别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是保障企业和社会安全的重要环节。在报告中,漏报、谎报和瞒报是常见的问题,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漏报指未将事故真实情况及时上报,可能导致信息缺失和延误应对措施;谎报是故意提供虚假信息,以掩盖事故严重性或责任;而瞒报是有意隐瞒真实情况,不进行报告。区别在于漏报是疏忽或错误,谎报和瞒报则涉及恶意和欺骗。确保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真实准确,需要加强监管、加强员工教育和意识,建立健全的信息报告机制,以及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促使企业真实、准确地报告事故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是保障企业和社会安全的关键。在报告中,漏报、谎报和瞒报是常见问题,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区别。漏报是疏忽或错误,可能导致信息缺失和延误应对措施;谎报是故意提供虚假信息,以掩盖事故严重性或责任;而瞒报是有意隐瞒真实情况,不进行报告。为确保报告真实准确,应加强监管、员工教育和意识,建立健全的信息报告机制,严肃处理违规行为,促使企业真实、准确地报告事故情况,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第三章 核材料和放射性废物安全 第四十八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乏燃料处理处置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预提核设施退役费用、放射性废物处置费用,列入投资概算、生产成本,专门用于核设施退役、放射性废物处置。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工业主管部门和能源主管部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修正):第五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第八十五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参与事故抢救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服从统一指挥,加强协同联动,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并根据事故救援的需要采取警戒、疏散等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抢救过程中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未对核设施周围环境中所含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浓度或者核设施流出物中的放射性核素总量实施监测,或者未按照规定报告监测结果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4: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