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起诉还是劳动仲裁? |
释义 | 劳动仲裁后,当事人可依法起诉。对仲裁裁决不服,收到裁决书后15日内提起诉讼有效;逾期不起诉,裁决书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一年的仲裁时效,可中断并重新计算。对于除第47条外的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后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裁决书生效。 法律分析 在提起劳动仲裁后当事人是可以依法起诉的。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文本之日起的十五日内依法提起诉讼;如果逾期不起诉的,则仲裁裁决书就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拓展延伸 选择适当的纠纷解决方式:起诉还是劳动仲裁? 在选择适当的纠纷解决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起诉和劳动仲裁都是常见的法律程序,但取决于具体情况,选择哪种方式更合适可能会有所不同。 起诉通常是指将纠纷提交给法院进行审理,由法官作出最终裁决。这种方式适用于较为复杂或争议较大的劳动纠纷,或者当一方不愿意履行合同义务时。起诉的优势在于法院的判决具有强制力,可以强制执行。 劳动仲裁是指将纠纷提交给劳动仲裁机构进行调解或仲裁。这种方式适用于一般的劳动纠纷,如工资争议、劳动合同解除等。劳动仲裁的优势在于程序相对简便、速度较快,并且仲裁裁决也具有强制执行力。 因此,在选择起诉还是劳动仲裁时,应该综合考虑纠纷的性质、复杂程度、当事人的意愿以及时间和成本等因素。建议在纠纷发生时,寻求法律咨询并评估具体情况,以选择最适合的纠纷解决方式。 结语 在劳动纠纷中,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时,可以依法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当事人在收到裁决书后的十五日内提起诉讼,否则仲裁裁决书将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此,在选择起诉或劳动仲裁时,应综合考虑纠纷的性质、复杂程度、当事人意愿以及时间和成本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纠纷解决方式。建议在纠纷发生时,寻求专业法律咨询并评估具体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第三十条 【仲裁申请送达与仲裁答辩书的提供】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五十条 【不服仲裁裁决提起诉讼】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