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是指公职人员在职务活动中,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便利,非法获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态度对案件处理具有重要影响。认错态度良好的犯罪嫌疑人,能够积极认罪、悔罪,并赔偿受害人损失,有助于减轻其刑事责任。反之,态度消极的犯罪嫌疑人,则会加重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1.《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 职务侵占罪: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共财物或者他人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解释》第七十九条:公职人员犯职务犯罪,对被侵权人实施恶劣影响,或者通过其职务作用,导致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受到较大损失的,应当从重处罚;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四十一条:犯罪嫌疑人积极认罪、悔罪,赔偿受害人损失,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