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教唆杀人罪和是怎么判的 |
释义 | 教唆杀人和杀人者谁判得重需要根据具体的案情去确定。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教唆犯原则上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杀人和杀人者形成的共同犯罪中,教唆者可能起主要作用,也可能起次要或辅助作用,需要具体案情具体分析;特殊情形如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或者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相应地会从重处罚或可能从轻、减轻处罚。所以教唆杀人可能比杀人者判的更重、较轻或者等同,需要看具体情况而定:若教唆杀人者在此次共同杀人的犯罪中起主要作用、需按主犯处理,则其与行为的实施者即杀人者判得一样重;若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杀人,则教唆犯会按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此时判得比杀人者重;若教唆杀人者只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则其可较之杀人者从轻、减轻处罚,即判得比后者轻。 一、教唆犯罪判多久 通过威逼利诱或者是收买欺骗等等的方法,让原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产生了犯罪意图,去实施犯罪,教唆别人犯罪的人就是教唆犯。实行犯就是那个实施杀人行为的人。教唆犯可以按照共同犯罪来处罚。根据刑法的规定,教唆他人故意杀人的,要看其在故意杀人罪中起到的作用来对他进行处罚,如果被教唆的是一个不满18周岁的人,那么对教唆犯就应该从重处罚,要是被教唆的那个人,没有犯罪,那么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为实行犯不存在。实行犯不存在,就意味着没有侵犯到具体的法益,既然没有侵犯到具体的法律,也不应该对教唆犯进行处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教唆他人实施什么犯罪,就以什么罪名论处。但是教唆犯并不必然是主犯,凡是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起次要作用的是从犯。 二、教唆他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教唆他人犯罪的处罚原则如下: 1、教唆犯与教唆犯成立共同犯罪的,应当分清作用进行处罚,发挥主要作用的,认定为主犯,起次要作用,认定为从犯; 2、教唆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3、如果教唆的人没有犯教唆罪,即教唆未遂,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教唆犯是指通过劝说、引诱、指示、鼓励、收购、威胁等方式,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没有犯罪意图的人,使其按照教唆犯的犯罪意图犯罪的行为。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