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谅解书在刑事案件中的实际效果如何? |
释义 | 赔偿与谅解对刑罚起重要作用。根据最高法院的指导意见,积极赔偿并获得谅解可减少40%以下的刑罚;积极赔偿但未获谅解可减少30%以下;未赔偿但获谅解可减少20%以下。但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要从严处理。因此,取得对方谅解可在刑罚上获得减轻处罚。 法律分析 对量刑起到很大作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第三部分第九条规定,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但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其中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 因此,在一些刑事案件中,如果取得了对方的谅解,那么在最终的判刑上就会得到减轻处罚。 拓展延伸 谅解书对刑事案件的调解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谅解书作为一种刑事案件的调解方式,其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谅解书能够帮助双方当事人在案件解决过程中达成共识,减少法庭诉讼的时间和成本。其次,谅解书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然而,谅解书的实际效果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当事人的意愿、案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法律规定的限制等。因此,要充分发挥谅解书的调解效果,需要加强对谅解书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同时也需要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只有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谅解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刑事案件中的调解作用,实现案件的公正、合理和有效解决。 结语 量刑决定在刑事案件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积极赔偿被害人并取得谅解的行为可以减轻刑罚,减少基准刑的幅度取决于多种因素。然而,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应持严厉态度。谅解书作为一种调解方式,有助于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减少时间和成本。但其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制约,需要加强宣传普及、提高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并完善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以实现刑事案件的公正、合理和有效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十八条 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前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 (二)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 (三)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 (四)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三章 人民调解员 第十五条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 (一)偏袒一方当事人的; (二)侮辱当事人的; (三)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四)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