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避免职务犯罪?哪些行为容易被认定为职务犯罪? |
释义 |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在担任职务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违反法律规定,以侵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方式,非法占有国家和集体财物或者接受他人财物的行为。职务犯罪的情节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 那么,如何避免职务犯罪呢?首先,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保持廉洁自律。其次,要规范自身行为,不得违规操作、滥用职权,确保公正执行职务。最后,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业务素质,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差错。 哪些行为容易被认定为职务犯罪?欺骗上级、挪用公款、非法经商、非法判决、侵吞、私分、滥用职权等行为都有可能涉及职务犯罪。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职业道德和职务职责,导致了国家和群众利益的损失。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给予公司、企业或者个人不正当利益,或者违法收受公司、企业或者个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造成国家、集体或者人民利益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务犯罪处罚法》规定了职务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