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履行完毕能否销毁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关于合同履行完毕后是否可以销毁的问题以及合同履行的标准。指出合同在完全履行后无法进行消灭操作,并介绍了合同履行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最后,文章阐述了合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包括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财产返还、过错方赔偿损失以及双方都有过错时各自承担责任等。 法律分析 一、关于合同履行完毕后是否可以销毁的问题,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合同在完全履行后,确实无法再进行消灭操作。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这几点我看都不适用。 二、履行合同的标准 履行合同,就其本质而言,是指合同的全部履行。只有当事人双方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全面、正确地完成各自承担的义务,才能使合同债权得以实现,也才使民法典律关系归于消灭。因而,合同履行当事人全面、正确地完成合同义务,是对当事人履约行为的基本要求。只完成合同规定的部分义务,就是没有完全履行;任何一方或双方均未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则属于完全没有履行。无论是完全没有履行,或是没有完全履行,均与合同履行的要求相悖,当事人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合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合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合同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即使已经履行完毕,行为人仍然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除等环节都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合同完全履行后,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合同双方不能随意销毁。若要解除合同,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解除,或者依据合同约定解除。 另外,《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民法典规定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因此,若合同双方认为合同已经无法继续履行,可以通过诉讼或仲裁程序请求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但即使合同被确认解除,合同双方仍然需要依法履行解除手续,如通知对方、完成合同义务等。 综上所述,合同完全履行后仍然具有法律效力,合同双方不能随意销毁。若要解除合同,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解除,或者依据合同约定解除。 结语 这段话强调了合同履行的标准和要求,并指出在合同完全履行后,无法进行消灭操作。同时,文章也强调了合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包括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失等。最后,文章再次强调了全面、正确地完成合同义务的重要性。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999-12-29)\t第九条\t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 合同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第八十七条、第九十六条第二款所列合同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9-04-24)\t第十四条\t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9-04-24)\t第一条\t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人民法院能够确定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对合同欠缺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内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