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脱逃犯如何被定罪及处罚 |
释义 | 《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经检察院批准或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对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可能判刑的嫌疑人、被告人,若取保候审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应予逮捕,包括可能实施新犯罪、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会秩序、干扰证据或阻碍证人作证、打击报复、企图自杀或逃跑的情况。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拓展延伸 刑诉法如何应对脱逃犯的行为 刑诉法对脱逃犯的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和应对措施。根据刑诉法的规定,一旦发生脱逃行为,相关执法机关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追捕和惩罚逃犯。首先,警方将立即启动搜捕行动,全力追踪逃犯的行踪。其次,一旦逃犯被捕获,将依法进行逮捕,并在合适的时间内将其移交至相关法院审判。此外,刑诉法还规定了对于脱逃犯的惩罚力度,包括可能面临的刑事处罚以及对其逃跑行为的法律后果。总体而言,刑诉法对脱逃犯的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应对措施,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的权威。 结语 《刑事诉讼法》严格规定了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程序和条件。对于存在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逮捕是必要的措施。此外,刑诉法还明确了对脱逃犯的追捕和惩罚措施,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权威。通过刑诉法的规定和执行,我们能够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保障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七节 剥夺政治权利 第五十七条 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九章 执行刑罚 第三节 剥夺政治权利 第三百一十三条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违反本规定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公安机关依法可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