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案件处理期限是多长时间? |
释义 | 行政案件办案期限是两年,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但通常情况下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被罚款、没收的款项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不得截留或私分。行政机关应建立监督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处理行政案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有疑问可咨询律师。 法律分析 一、行政案件办案期限是多久? 行政案件办案期限是两年,对违法行为人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两年后,无论在何时发现了这一违法事实,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二、《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 第七十三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机关提出暂缓执行申请。符合法律规定情形的,应当暂缓执行。 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加处罚款的数额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予计算。 第七十四条除依法应当予以销毁的物品外,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行政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不得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考核、考评直接或者变相挂钩。除依法应当退还、退赔的外,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 第七十五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规范和保障行政处罚的实施。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应当接受社会监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有权申诉或者检举;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发现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 行政案件的处理,是需要严格基于实际的行政违法行为而定,不同的行政案件由于其造成的违法事实后果不同,那么在进行办案时所认定的违法处理情况是不同的,如果对相关情况的处理不清楚的,可以咨询律师来进行合法的界定。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案件办案期限为两年。如果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将不再给予行政处罚,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此外,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但一般情况下行政处罚不会停止执行。行政机关应建立健全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并接受社会监督。对于处理行政案件时的具体情况,建议咨询律师进行合法的界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六章经费保障第四十九条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六章经费保障第四十六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保将上级人民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按照规定用于义务教育。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