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这两者之间的法律适用和区别
释义
    民间借贷关系与诈骗之间的区别在于互信关系、借贷原因和归还意愿。借贷建立在亲友相识、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诈骗常发生在相对陌生的人之间,利用欺骗手段获取信任。正常借贷是因为借款人遇到困难而借贷,而诈骗则是编造困难或以高利息诱骗他人。在归还方面,借款人通常愿意归还且遇到客观困难,而诈骗者可能潜逃、挥霍或赌博,根本不打算归还。民事借贷纠纷应受民事法律调整,而诈骗罪则涉及非法占有和欺骗行为。
    法律分析
    一是看借款人与贷借人在借贷时的相互关系。
    一般民间借贷关系多发生在相互了解、相互往来的亲友之间,借贷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而诈骗则往往发生在双方当事人相识不久,采取欺骗的手段骗取对方的信任。
    二是看发生借贷关系的原因。
    正常的借贷关系中,借款人确实遇到了困难,一时无力解决,才向他人借贷。而以借贷为名实行诈骗的,则往往是编造虚假的困难事实,或以高利息等利益为诱惑,骗取他人同情或信任。
    三是看借款人是否愿意归还及不能按期归还的原因。
    正当的借贷关系,借用人并不否认借贷关系,并表示设法归还。即使不能按期归还,往往是因为遇到了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困难。而以借贷为名诈骗财物,则往往表现为携款潜逃,或是大肆挥霍或赌博,根本不想到归还。
    民事借贷纠纷,是指因借款人与贷款人达成借贷协议,由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而产生的纠纷。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应受民事法律调整,不产生刑事责任。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各种类型的公私财物。诈骗罪的行为主体通过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两种方法,使被害人产生错觉而“自愿”交出财物。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借贷关系和诈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借贷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诈骗则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得对方的信任。正常的借贷关系是出于借款人的实际需要,而诈骗则是以虚假的困难事实或高利息为诱惑。在归还方面,借款人通常会设法归还,即使不能按期归还也是因为客观困难,而诈骗者则表现为逃避或挥霍财物。因此,民事借贷纠纷应受民事法律调整,而诈骗行为则构成诈骗罪。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2: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