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摆脱网络束缚的方法有哪些? |
释义 | 挂断网线逃逸属于交通肇事逃逸,尚未构成犯罪,对逃逸者的处罚为罚款并可拘留;肇事逃逸并自首也属于逃逸罪,自首不影响罪行成立,只能在审判时减免一定处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驾驶员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擅自逃离现场,以推卸责任为目的。判断逃逸的标准包括驾车逃离现场、酒后驾车未履行处理义务、送伤者后离开医院等情形。 法律分析 一、挂断网线逃逸如何办 1、挂断网线逃逸的,属于交通肇事逃逸尚未构成犯罪,对于逃逸当事人应当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同时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肇事逃逸又自首属于逃逸吗 1、已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只要在主观上为了逃避事故责任故意离开事故现场的,均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自首不影响本罪成立,只能说明犯罪嫌疑人有悔过情节,在审判时可以酌情减免一定的处罚。 2、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3、实践中,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离开事故现场,没有积极履行抢救伤者和财产、向交通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在现场等候处理等交通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以此作为判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可以将如下情形界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结语 挂断网线逃逸属于交通肇事逃逸,尚未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逃逸当事人应当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罚款,并可并处拘留。已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情况下,自首不影响罪名成立,只能在审判时考虑减免一定的处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驾驶员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擅自逃离现场,以推卸责任。根据实践中的判断标准,明知事故发生后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无证驾车且不履行现场处理义务、虽送伤者至医院但未报案且离开医院等行为均可界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总则第七条国家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网络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网络治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五章网络保护第八十条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发布、传播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且未作显著提示的,应当作出提示或者通知用户予以提示;未作出提示的,不得传输相关信息。 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网信、公安等部门报告。 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对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向该用户提供网络服务,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公安机关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章网络安全支持与促进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并指导、督促有关单位做好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大众传播媒介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