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自力救济造成的损失责任承担是啥
释义
    自力救济是我国法律中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具有合法性。但需要注意正当性和避免违法。私力救济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实现,包括自助或自行“执法”,也包括双方的协商和解和“压服”。私力救济具有纠纷解决的自治性和自主性,纠纷解决主体的民间性或非官方性,纠纷解决依据的多元性和灵活性,以及纠纷解决结果效力的非强制性。但行使“自力救济”时需要注意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和社会公益,否则可能会因违法而须承担责任。小区物业
    法律分析
    一、关于自力救济所导致的损失责任承担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在合理范围内,自力救济所产生的损失责任无需承担。而当损失超出限度时,行为人则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自力救济有哪些法律特点
    (一)纠纷解决的自治性和自主性。私力救济不属于国家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资源,也不依靠国家权力,因此其存在和运行完全取决于当事人或社会共同体的需求和自主选择。由于公共司法资源及其他纠纷解决机制不能满足所有的救济需要,因此私力救济的存在就是不可避免的,并具有合理性。但亦存在着双方当事人或者社区、共同体规避、违背法律的可能和风险。在此,可根据法律划定的边界来认定私力救济的合法性。
    (二)纠纷解决主体的民间性或非官方性。私力救济可以由当事人单方自行实现,即自助或自行“执法”,也包括双方的协商和解和“压服”。同时,私力救济也可能通过第三方介入解决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第三方往往是不具备任何官方色彩和职业资格的民间机构或个人。其中既有临时参与纠纷解决的,也可能是一种常设机构或组织。同时,这些机构本身既可能是违法的,也可能处在法律的边缘处,有些则可能获得国家的承认,转化为社会组织,例如所谓讨债公司。
    (三)纠纷解决依据的多元性和灵活性。当代的私力救济不可能完全超越于法律之外。但私力救济之所以受到当事人的青睐,就在于其在适用规范上的灵活性,在关照法律规定的同时,特别注重民间社会规范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私力救济正是民间社会规范的主要实施机制。由此,私力救济一方面可以使当事人获得期待的解决结果,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规避法律的一种途径。其正当性取决于所规避的法律是否属于强制性规范,所依据的民间规范是否符合公序良俗。
    (四)纠纷解决结果效力的非强制性。私力救济无疑必然依赖各种强制力,包括舆论、道德、宗教信仰、社群的压力、第三方的权威、民间社会规范的约束力、以及实力威胁等,但私力救济本身不具有任何法律意义上的强制力,其纠纷解决结果只能依靠当事人自愿履行。一旦诉诸国家公权力及司法程序,就必须依据法律规范和程序重新处理,往往归于无效。然而,这也就自然敦促规避法律的当事人自觉接受私力救济的结果。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对正当的私力救济及其和解协议效力的认可,也有利于鼓励和维护社会自治和诚信。
    (五)程序、方式、手段的灵活性和非正式性。这也是私力救济达到纠纷解决目的的有效途径,由此也可将其划归为非正式解纷机制之列。由于某些私力救济可能会通过违法手段,迫使一方接受解决方案或妥协,所以程序的合法性及合理限度就成为判断私力救济的正当性的基本标准。
    (六)救济的直接性。这是私力救济最大的优势,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纠纷解决的成本;因此,在纠纷发生后,当事人首先尝试协商或自主解决通常是最合理的选择。然而,私力救济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一旦没有进行私力救济的条件或无法达到预期结果,当事人往往就不得不求助于更为正式的社会救济或公力救济。
    (七)与社会救济及公力救济的互补与交错。私力救济与社会救济的边界往往很难准确区分。例如,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在本社区参与或主持纠纷解决,但这既非其法定职能,亦未得到事先的委托,所以可视为一种私力救济;但另一方面,物业公司本身是合法的法人机构,纠纷解决可视为其社会职能之一,由此亦可将其性质定位为社会救济。同样,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之间的界限也是交错的,这正是社会控制复杂性和多元化的体现。正如麦考利教授指出的:很多通常被视为法律的功能实际上是由替代性机制承担的,称之为“公”和“私”的因素之间,很大程度上是相互贯通的。在正式与非正式机制、或公共与私人领域之间很难划出一道截然分明的界限。
    三、自力救济可以违法吗
    问题:家电商场送货,司机B乱停车,被小区保安锁车,导致不能及时送其他货物,被商场扣掉绩效奖,小区物业需要负责吗?
    律师提醒:行使“自力救济”时须注意合法性和正当性,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和社会公益,否则很可能因违法而须承担责任。小区认定自己有管理权力,不通过国家机关和法定程序,而依靠自身的私人力量,实施对他人财产的强制行为,可以看作是“自力救济”性质的行为。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下,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小区物业擅自扣押他人车辆的“自力救济”,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给他人造成了损失,应当对此承担责任。
    拓展延伸
    标题:['2. 自力救济的边界与责任']
    自力救济是指在法律上,个人因为自身原因需要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然而,这种自力救济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边界和责任。
    首先,自力救济的实施不能侵犯国家的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如果个人的自力救济行为对国家或社会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就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行为。
    其次,自力救济的实施也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个人的自力救济行为对他人造成了损害,就可能被认定为侵权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后,自力救济的实施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果个人的自力救济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就可能被认定为无效行为,并无法产生法律效力。
    综上所述,自力救济的实施在边界和责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规定。个人在实施自力救济时,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不得侵犯国家的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也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自力救济才能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自力救济虽然具有自治性和自主性,但需要注意合法性和正当性,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和社会公益。同时,行使自力救济时需要遵守法律规定,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财产。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下,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因此,小区物业擅自扣押他人车辆的“自力救济”行为是违法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条 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
    人民法院应当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法律后果告知赔偿权利人,并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法律文书中叙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一条 因生命、身体、健康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一)参加规范化培训、进修、对口支援、会诊、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慈善或者其他公益性医疗、义诊;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10:40